孔子

孔子在陈国断粮时,为何还能和弟子讨论学问?

周游列国的第十四年,孔子率弟子困于陈国。彼时粮粟耗尽,随从弟子或病卧不起、或面露怨色,连最笃信的子路也忍不住质问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 可就在这饥寒交迫的绝境中,孔子却依旧弦歌不辍,与弟子探讨 “仁” 与 “礼” 的真谛。这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,恰是儒家精神最动人

陈国 孔子 学问 陈地 陈国断粮 2025-10-27 05:01  2

孔子说 “君子不忧不惧”,他在面对死亡威胁时如何做到的?

《论语・颜渊》载孔子言 “君子不忧不惧”,世人多以为是君子无畏生死,实则不然。孔子一生两度直面死亡威胁 —— 匡地被围时险遭屠戮,陈蔡之厄时绝粮七日,却始终弦歌不辍。其 “不忧不惧”,非麻木无惧,而是以 “道” 为锚、以 “仁” 为盾,在生死关头守住了君子的精

威胁 孔子 阳虎 仁道 匡人 2025-10-27 04:48  2

毛主席年轻时曾与友人谈论孔子和老子两天三夜

早在1917年暑假,毛主席与好友萧子升游学至湖南宁乡密印寺,与寺中方丈探讨佛学时,就首次将孔子与老子并论。据记载,他们“翻阅寺藏佛经,与方丈讨论佛理,还谈到了孔子和老子,纵论深谈了两天三夜”。毛主席借此机会将儒道思想与佛理对比,展现了他对思想体系的融会贯通。

孔子 毛主席 老子 圣人 任继愈 2025-10-26 13:56  4

孔子|隐士:藏在历史褶皱里的“大牛”(83)

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,最早能追溯到尧舜禹时代的许由和巢父。许由“牛”到什么程度?尧帝四处找他,要把天下让给他。他倒好,觉得尧帝让他当帝王的话“庸俗”得污染了耳朵,赶紧跑到水边洗耳。一般人对领导的话洗耳恭听,他是洗耳不听,这份清高与“洁癖”,真真配得上隐士的名

隐士 孔子 尧帝 许由 巢父 2025-10-25 12:26  3

孔子|不如归去:十四年漂泊后的故园情(86)

吴王夫差愈发嚣张,学着齐景公的模样,要与鲁国会盟,还要求鲁国进献“百牢”——一百只羊、一百头牛、一百头猪。这规矩不对,明摆着是欺负人。没了孔子的鲁国,只能乖乖照做。吴国还要求执政官季康子亲自去吴国“游览江南美景”,实则是让他磕头认输。季康子不愿,便从孔子那里借

孔子 齐景公 鲁国 樊迟 故园情 2025-10-25 12:27  5

东方圣人引领大众:携手迈向大同的伟大征程

在这个信息爆炸、全球交融的时代,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迁。科技飞跃,经济腾飞,文化多元,带来了繁荣的同时,也伴随着纷争、迷失与焦虑。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局势,回望那古老而智慧的东方文化,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份安定心灵、指引未来的力量。

大众 大同 孔子 老子 圣人 2025-10-25 10:17  3

子路欲杀卫国乱臣,死前仍系好帽缨,这是孔子教的 “礼” 吗?

公元前 480 年,卫国都城的血色残阳里,乱兵的戈刃刺穿了子路的躯体。这位年逾六旬的孔子弟子,没有挣扎呼救,反而伸手扶住歪斜的冠冕,缓缓系紧断裂的缨带。“君子死,冠不免。” 他的声音淹没在厮杀声中,却让那根绛色缨带,成了中国思想史中最沉重的符号 —— 这临终的

子路 孔子 帽缨 尚明 卫国乱臣 2025-10-23 03:23  4

孔子|“东西南北之人”的苦旅与荣光(65)

孔子带着弟子们的十四年“周游列国”,哪里是什么浪漫的游历,分明是一场执着的求职之旅。他像个“面霸”,拜访了七十余位国君,却始终没找到能让他施展“仁政”理想的舞台。被鲁国人驱逐,在卫国无事可做,在宋国树下习礼时连树都被人砍了,在陈、蔡之间还差点饿死……《吕氏春秋

苦旅 荣光 孔子 于卫 于鲁 2025-10-23 16:12  2

孔子|翩然之姿,赤子之心(61)

当“由大司寇行摄相事”的任命落在孔子身上时,这位奔波半生的哲人,终于在鲁国的政治舞台上“翩然而出”。这翩然,是蛰伏多年后的舒展,是理想将成时的欢悦,如钱穆先生所言,恰是鲁国君臣有意、孔子亦欣然赴之的生动写照。

孔子 终南山 鲁国 钱穆 马蹄疾 2025-10-23 16:10  3

孔子和他的弟子们:师徒情谊,一段穿越千年的智慧大冒险旅程&

这个话题,绝对是“文化圈的超级明星”——孔子!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牛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还是“万世师表”的代表人物。更酷的是,他的弟子们个个都挺有趣,有的聪明绝顶,有的勇敢直率,有的嘴巴特别能“撩人”。他们之间的故事,既有深刻的哲理,也有不少笑料!开走!

子路 穿越 孔子 鲁国 颜回 2025-10-22 05:08  3